【专题】中药颗粒剂调查实录(医生篇):中药饮片未来会变成奢侈品吗?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第 一 新 媒 体
第 120 期
▼
“如果将饮片配伍煎煮比喻成酿造,那颗粒剂就是勾兑。
”■ 作者丨医馆界+中医专家
颗粒剂在我国出现至今的20多年,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为了不以偏概全,《医馆界》通过线上线下采访了全国100余位医馆经营者、临床中医师、中药行业专家和饮片厂家(含颗粒剂厂家),形成《医馆界》首个专题——中药颗粒剂调查实录,分为三期发布。
中药饮片未来会成为奢侈品吗?
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如何?
传承千年的中药饮片真的要变天了吗?
未来颗粒剂的市场份额会不会超越饮片而成为主流?
……
颗粒剂效果如何,患者和临床中医师最有发言权。
本期的采访对象均为临床中医师,考虑到颗粒剂的普及范围,以体制内在民营医馆出诊的医生为主:
— 支持方 —
@广东某中医师
@北京某中医师
@台湾某中医师
@广东某中医师
大势所趋
@广东某中医师
我接受颗粒剂。我没开过,但我觉得是方向。
@广东某中医师
颗粒剂疗效不差,关键是方便。
@河北某中医师
我也用颗粒剂,效果也可以。没办法,这是时代的变化,适者生存。
@香港某中医师
港澳大部分都用颗粒剂,优点突出。
@台湾某中医师
科學中藥是中醫進步的方式。使用效果完全在於中醫是否掌握住中醫技巧与否。
中醫是門技術活,真正的重點不是藥材不好而已。反而現在的人工養殖藥材農藥重金屬污染問題日益嚴重不宜吃生粉及藥丸。科學中藥經過濃縮萃取技術可以保護使用者安全是台灣健康保險只支持粉劑的主要原因。大陸顆粒與科學中藥超細粉差距很大。
@广东某中医师
第一点、传统医馆很多不能与时俱进,对颗粒剂的认识不足,认为效果可能不太好;第二方面,颗粒剂方便患者,它的效果到底如何,要通过大数据来验证,患者其实也是大数据的一个采集方,然后医生那边一个端口,我觉得这是未来的趋势。
我认为颗粒剂取代不了传统饮片,但是会成为主导潮流,就像现在触屏手机代替了按键手机一样。比如小汽车取代的自行车,但是现在有人又骑自行车了,这都有可能的。从患者说,如果那种煎熬的又麻烦效果也差不多,为什么不选择这种呢?
未来中药房的建制,可能就是一个城市有一个中心的中药房,有饮片也有颗粒剂,可能颗粒剂为主导,中药房就跟你用物流的方法快递过来。同城的十个小时以内一般都到达了,如果全省24小时,跨省一般48小时能到达,这是未来一大趋势。
|观点|1、小孩用得多。
2、轻症用颗粒剂,重症用传统饮片?
3、复方颗粒剂比饮片煎剂效果略次,单味配方颗粒效果更次?
4、为何中医只有针灸扬名海外?饮片出口是一大难题,颗粒剂更容易打开国际市场。
— 反对方 —
@广东某中医师
@广东某中医师
@广东某中医师
@广东某中医师
@广东某中医师
@广东某中医师
@广东某中医师
@香港某中医师
@香港某中医师
@云南某中医师
@广东某中医师
我不主张用颗粒剂,这都是“伪中医”之所谓,最终会让中医走向灭亡。
@湖南某中医师
贵,疗效下降,我从不用!因为我试用过!
@江西某中医师
颗粒剂是中医药领域的快餐式服务的产物,有其相当的需求比重,但它不可能满足和解决攻坚层面的医疗需求。
@山西某中医师
颗粒剂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是否会取代饮片?取代也好,不取代也好,都是历史的选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广东某中医师
1、安全:颗粒剂没有普通饮片的重金属,小包装处理得非常干净卫生,没污染。
2、方便:尤其是那些不愿意煮药的家长,所以儿科用得多。
3、缺点:担心有效性,缺少传统中药的先煎后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4、颗粒剂的市场决定于老百姓的认可,目前颗粒剂的价格高于饮片,但医院使用颗粒剂越来越多,说明疗效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广东某中医师
颗粒剂我基本不开,偶尔有病人要出国没法带,那我应患者要求开一下,但是我始终觉得颗粒剂和我们传统的煎法是完全不可相比的。有时候患者问我有什么差别,我就给他打一个比方:就好像你做菜的时候把红烧肉煮熟,把葱煮熟,姜煮熟,然后拌着一起吃的感觉差不多。
我不相信我们传统的工艺也会丢掉,这个是中医的核心,是中医的根本。其他的科技形式都不要紧,比如说用电脑开方啊,它这思想没有变,原理没变,中医就不会变。如果要是颗粒剂用这种方式来做的话,一定会把中医最珍贵的最好的东西给搞没了。你看现在做一个蛋糕,做一个什么吃的还讲究传统工艺呢,我们中药用颗粒剂怎么可以好呢?
我是反对使用颗粒剂的,只是在个别的情况下,比较着急的就是外洗的,我觉得还可以考虑。其他情况,我觉得一定不如煎剂好。
@广东某中医师
中药颗粒剂的最大优点就是方便,而且它不便宜。为什么大家都在用?我觉得医生是有责任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嫌煲中药麻烦,先煎后下大火小火,非常麻烦,还有包煎烊化…当然不如颗粒剂冲出来的快,所以医生也省事,那病人当然如果不知道的话,他也贪方便。
颗粒剂跟丸剂和传统的汤剂、膏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丸剂有丸剂的适应症,汤剂有汤剂的适应症,从疗效看,目前颗粒剂总体上不如汤剂。
我觉得办得最好的医馆不应该是颗粒剂。包括公立医院也不应该用,应该坚守以汤剂为主,因为真正有疗效的还是看汤剂。办医馆这个还是要守住,他守不出是他的事情,那他的档次比较低。
颗粒剂借助现代科学,是我们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的一个重大科研成果,它和现代科技结合,方便而且没有煎煮中药味,而且他特别容易打开国外市场。加上又有商业利润在里面,所以大家都用它。但是如果它没在疗效方面有实质的突破,还是像现在这种免煎颗粒,我相信以后的贵族医疗肯定是坚守汤剂的,因为疗效才是硬道理。
但是颗粒剂最后会不会成为主流?应该是非常可能的事,如果政府不加以引导,行业不加以捍卫的话。
@广东某中医师
第一个是颗粒剂的制作工艺。为什么台湾和日本、韩国的颗粒剂能受大家欢迎?颗粒剂分单味和复方,日本的汉方药多指复方颗粒,主要是依据汉代张仲景的原方配伍的。我们国内也做这个颗粒剂什么小柴胡、葛根汤呀,但品质堪忧。第一与药材的品质有关,第二跟他们遵循古方的配比有关。
比如我们说小柴胡汤4两8两,你敢去用八两吗?我们的药典和规范里面把柴胡和麻黄的用量和半夏的用量就死死地把它限定了。为什么非常强调这种比例?这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煮饭,如果你不按传统方法煮出来的饭,要么是生饭,要么煮过头了,就是稀饭,你就煮不好,干湿合适的这种饭就米饭。所以这点是我们中国一个很大的不足。
第二点、单位中药配方颗粒,并不是说把米饭做成米、把白菜做成白菜、把牛肉煮成牛肉、把芹菜煮成芹菜,把牛肉和芹菜做成颗粒剂配在一起就是芹菜炒牛肉,大错特错。这里面没有考虑到药物在一起共同作用的化合机理。我以前在国营体制干过十多年,运用颗粒剂比较多,确实发现效果跟我使用中药熬在一起的作用、跟我在临床上使用的这种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的作用相差很远很远。所以我现在临床上基本不使用。
第三点、患者的体验感差,开个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还可以,开个桂枝汤还可以,假如我开个薯蓣丸,21味药,光是回去把那个包装撕开的时间都花了很多。
即使像一些智能化的配药。你即使把它配在一起了,几种药物配在一起的那种味道怪怪的,它的味道不是和味,是杂味,苦是苦的味道、腥是腥的味道、甜是甜的味道,所以喝起来患者的感觉也会非常不好。
第四点就是站在医馆的立场来思考这个问题,现在饮片品质相差很远,价格空间比较大,即使用高品质饮片利润空间小一点,最起码品质能够保证,然后我在药材品质方面再优化,那可能做的就不一样了。同样,颗粒剂如果做得很好,但是给医馆的价格空间不大,医馆一定会做饮片而不做颗粒剂。
配方颗粒留给这个医馆的这个差异化竞争的空间就很小,大家都用颗粒剂,那颗粒剂就是透明的,但是我们这个价格想打差异化很难。所以我非常不看好,最起码最近的这几年我非常不看好。如果颗粒剂能够保证品质又能给医馆带来一定的利润的前提下,它才能够成为主流。我认为这一天一定会来,但是这一天比较遥远。
|医生的比喻|1、(颗粒剂)就好像你做菜的时候把红烧肉煮熟,把葱煮熟,姜煮熟,然后拌着一起吃的感觉差不多。
2、单位中药配方颗粒:把白菜做成白菜、把牛肉煮成牛肉、把芹菜煮成芹菜,把牛肉和芹菜做成颗粒剂配在一起就是芹菜炒牛肉,大错特错。
3、如果将饮片配伍煎煮比喻成酿造,那颗粒剂就是勾兑,差远了!用麻黄汤颗粒剂治疗发烧试试。
4、黄豆粉与排骨粉冲出来的汤,与黄豆和排骨一起煲出来的汤,不知道你中意喝哪个?
5、生姜能解半夏毒,生姜粉冲生半夏粉,若一样也能解毒,那饮片可以被取代。
6、颗粒剂就像我们中餐里的快餐食品一样,也能填饱肚子,但是吃久了谁也不愿意吃。中医就像中国菜、中国美食一样,方便面曾经风行一时,但现在还有多少人想吃方便面?传统的面条越来越受欢迎,还有中国八大菜系。
7、颗粒剂取代不了传统饮片,但是会成为主导潮流,就像现在触屏手机代替了按键手机一样。比如小汽车取代的自行车,但是现在有人又骑自行车了,两者长期共存,这都有可能的。
作为临床中医,你用过中药配方颗粒吗?对于颗粒剂的疗效有何认知?欢迎在留言区跟我们聊聊。
I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转载需授权。
· END ·
编辑|忍冬 视觉|三七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干货
▼
-商务联系-
首席勾搭官|13421387040
微信| WYT-8013
-转载原创联系-
首席小秘书 微信|zytc_zs